编者注
在接受《新能源汽车报》记者专访时,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谈到了东软睿驰介于车企和软件公司之间的角色,在发展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如何降本增效并对未来三到五年东软睿驰如何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曹斌 东软睿驰总经理
随着车载芯片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智能辅助驾驶等一系列功能的接入,汽车硬件逐渐被简化,而软件系统却变得越来越复杂。 汽车基础软件和中间件曾经是大众理解中相对抽象的产品,如今已成为各大主机厂激烈竞争的焦点。 4月2日,行业领先的基础软件、SOA中间件、自动驾驶及跨领域车云融合技术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接受了《新东软·睿驰》记者专访。 《能源汽车报》,他对东软睿驰在车企和软件公司之间的角色、在发展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如何降本增效以及东软睿驰未来三到五年如何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发挥“基石”作用
随着新技术不断进入汽车,汽车软件开发也不断面临新出现的技术问题。 曹斌表示,行业目前还处于解决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棘手问题的阶段。 一旦找到一套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的方法,就会很快在业界得到普及。 “在这个方法出台之前,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窗口期,问题解决之后就关闭了,我估计时间会在两到三年之间。” 曹斌说道。
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始挤进汽车赛道。 当被问及这个赛道未来会留下哪些合理问题时,曹斌直言:“我认为中间件和基础软件是未来通用操作系统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石,数量不应该太多。” ..,也许主流的一两个吧,原因是芯片需要和基础软件对接,开发成本是来自商业层面的,不创造新的价值,只做适配、匹配的工作、调试、测试。未来一定是成本越低越好。”
曹斌坦言,未来仍然存在应用门槛,比如可以支持的科技公司数量、上下游芯片数量等。 所谓大浪淘沙,那么这条赛道的竞争壁垒和门槛是什么呢?
曹斌认为有三点。 首先是中间件的技术门槛。 很多软件公司没有意识到中间件的作用,也没有做中间件业务。 东软睿驰成立以来,已经做了九年了。 第二是成熟度。 因为汽车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证明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比如是否会出现死机、异常等情况。东软睿驰的控制器拥有大量的适配软件,拥有丰富的量产经验。 三是生态。 OEM厂商想要选择一款基础软件,有多少芯片支持呢? 这种芯片的适配过去是逐年发展起来的,现在国内外的主流芯片都有了,一些冷门的芯片也都得到了支持,而且数量巨大。
“因为有很多支持,或者说对我有很多支持,这也成为了一个门槛。但是这个门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起来的,因为从可靠性到生态,一切都需要时间,所以先发优势非常重要东软睿驰在生态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已经做好算法、创新功能的公司一起合作,为做集成的主机厂提供了很多集成的机会。” 曹斌告诉记者。
实现降本增效
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公司都在开发包含域控制器的下一代硬件。 开发的难度和成本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去年底以来持续的价格战影响下,如何控制成本成为各大主机厂的关键问题,成本压力也向下传导,蔓延至软件领域。
曹斌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对于东软睿驰来说,主要是通过平台化降本增效。因为现在芯片的种类很多,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中央预控,或者其他一些控制器,芯片的类型和质量都有很大差异,我们不可能全部涉足,所以我们会专注于少数芯片,重点开发几个功能方向的控制器。”
曹斌继续解释道:“控制器开发出来之后,会广泛采用,安装在一定倍数的车辆上,那么一旦实现了这种形式,就会平台化。其实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是平台化。”这种效率提升的路径,一旦我们实现了平台,成本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分摊,这就是规模效应,这样利润控制就会更好。”
曹斌表示,当前软件市场的挤压非常严重,软件供应商在主机厂面前议价能力较弱。 在降低成本压力的影响下,汽车企业首先强调生存问题。 在消费市场和供应链其他环节出现降价后,主机厂认为软件领域也需要跟进降价。
在利润压缩的情况下,软件付费是未来建立良好生态系统、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曹斌表示,未来软件会通过一些创新或者增值服务,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价值,让消费者买单。 这个收入会被传承下去,车企会留一些,软件行业会留一些,应用开发商会留一些。 这是未来肯定会出现的趋势。
同时,未来新技术的引入也将为整个软件行业带来潜在的红利。 曹斌认为,只有软件开发才有成本,生产没有成本。 一般来说,软件的成本就是开发的人力。 复用将成为软件行业的重要红利。 如果一个模块被广泛重用,红利就会随之而来。
“比如ChatGPT还可以辅助软件编程,提高编程效率,这可能会带来开发效率的大幅提升,边际效益的突然提升就是立竿见影的红利。”
曹斌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未来三到五年,东软睿驰预计成为车企与软件企业之间的桥梁。 “其实东软睿驰已经具备了一些这样的属性,我们为车企、软件企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和生态,帮助一些创新型企业开发出承载在东软睿驰平台上的软件模块,以便将其带入到汽车行业。”龙头车企重点车型量产项目。”
“现在这些案例已经开始出现,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想我们非常愿意发挥这个桥梁的作用,与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 曹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