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已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第一个月来了,坚持的人越来越少,受伤的人却越来越多。
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不思悔改的P2P平台千方百计地诱惑人们购买他们的黄金交易产品。 说白了,就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另类“套路”。 黄金交易所是一个金融资产交易所。 是指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 业务、信息耦合业务这四类业务。 但! 郭嘉监管已明确黄金交易所与p2p合作违法。 希望大家牢记p2p的教训,不要再上当了。 但说白了,即使没有p2p的出现,金融诈骗依然会以其他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至于为什么p2p会消亡,原因其实很复杂……虽然p2p平台最初怀揣着普惠金融的初衷,但在现实和资本的双重诱惑下,逐渐腐败,成为了普惠金融的新发展模式。纯粹的高利贷,最后毁在老赖和平台骗子手里。
P2p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分为四个“步骤”:
破土而出,飞速发展,雷雨无处不在,彻底清空。
最早的p2p早在2007年就出现了,主要以拍拍贷和宜人贷为主。 这两个平台的出现对后来p2p的兴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两者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宜人贷更偏向于线下,资产和风控都是线下流程; 人人贷更倾向于线上获客。 而且风控都是在线完成的。 这两人的出现,就像p2p发展史上的两位“始作俑者”一样,为后续提供了“模板和样本参考”。
P2p的快速发展始于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 余额宝的分红让更多人看到了互联网理财的神奇。 但真正的p2p平台主要以大额信贷为主,部分大型平台存在风险投资的现象,平台显得混乱。 真正的p2p平台主要以借贷业务为主; 另一类则披着p2p的外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挪用资金做其他事情。
P2p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这也是郭嘉首先支持p2p发展的原因。 郭嘉本以为p2p能够成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突破口,却不料,漏洞被后来的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了,这也为p2p的野蛮生长埋下了伏笔。
错综复杂的网贷平台行业发展终于走了弯路。 2016年至2018年两年间,在《暂行办法》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P2P的身份定位,将其定义为信息中介;二是P2P的定位。 20万,企业最大100万)。 事实上,平台雷暴的出现正是因为合规成本不断增加。 与e租宝的雷炒一样,线下理财公司的倒闭也影响到了线上。 2017年只出现了一小部分,但雷暴的种子已经开始埋下。
2018年下半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平台几乎同时集体被雷,随后P2P平台在金融界的地位开始受到极大的动摇,众多平台被一一推倒。短时间的断头台。 这场巨大的流动性危机让监管层意识到p2p存在如此巨大的风险,不容小觑。
后来的平台需要转型,可谓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开始,郭嘉想用p2p来解决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现实中,所有接受过救助的中小企业生存期基本都在3个月左右,可以说,真正能够通过P2P救助创办起来的有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因此,失败的成本非常高……企业的住房贷款金额比个人大几十倍! 不用说,时间一长,平台本身就会发现,如果管理不善或者公司破产出逃,还怎么玩下去? 大部分平台也开始慢慢转型小额消费贷。 然而超高的利率不仅让平台难以收回本息,高息消费贷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稳定……P2P赚快钱的欲望是越来越强,哪有普惠金融? 原意!
一步步走向深渊的P2P,已经走上了死亡之路。
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加速了P2P的消亡。
2020年11月底,p2p接受了银保监会最终的“死刑”判决,迎来了自己的大戏的结局。 虽然已经结束,但仍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因为还有最后一批贷款人深度参与了平台清算的过程。
P2p存在的十几年,并不是没有发展机会,而是慢慢走上了弯路,而且在中国发展速度太快,时机还不成熟。 走了弯路的p2p就是一种金融骗局。 很多平台在事情发生后极力解释自己只是“中介”,只有出借方承担风险。 而且,平台本身收到的管理费永远不会高于出借人本身,但事实上呢? 事实恰恰相反。 最大的风险由贷款人承担,大家并没有看到所谓的“高息”收入。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介”平台,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和贷款信息不应该随时向贷款人报告吗?
其实了解p2p方式的人应该早在2019年就下车了。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p2p,金融诈骗也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