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反收藏? 信用修复?互金协会:理性购买金融产品远离代理维权陷阱

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电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法维权机构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恐吓、勒索金融机构牟取非法利益,维权机构收取高额费用。 代理费往往伴随着诈骗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诈骗金融消费者资金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据介绍,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代理维权的具体特征包括六点:

一是营销宣传具有误导性。 信息发布者通过网站、论坛、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电商等多种网络渠道发布误导性金融机构维权信息。 维权的内容明显超出了金融服务协议赋予消费者的经济补偿权。 这些维权信息内容的典型关键词通常包括:“专业反催收”、“逾期撤单”、“债务减免机构”、“追回证券期货投资损失或咨询服务费”、“全额免息”等。 ”、“提前全额自首”“征信修复、洗白”等等。

二是捏造、隐匿、不实披露代理维权相关信息。 如:冒充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不提供或提供虚假身份、注册地、地址等信息,无代理权限,未注明具体代理权限或代理权限不明确等。

三是捏造、夸大代理维权成功案例。 信息发布者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成功办理多起案件”等宣传为噱头,重复利用或捏造多起情节高度相似的代理维权成功案例,欺骗或诱导消费者签署代理维权协议。

四是维权方式涉嫌违法违规。 维权机构利用政府信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的维权渠道,煽动消费者无视金融服务合同约定的相关纠纷解决措施,采用涉嫌侵权的维权方式,提出超出范围的赔偿要求。金融服务合同; 煽动消费者提供夸大或虚假的证据; 阻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相关监管部门等直接沟通协商的路径。

第五,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维权机构违反规定或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消费者身份、金融账户、金融产品或服务购买记录、家庭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并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相关金融业务未经授权。 他们甚至转售这些信息以获取利润。

六是违规高额收费。 代理维权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代理费,强行搭售或诱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甚至非法截留、挪用消费者维权资金并返还。

对此,中国互金协会提醒:

第一,理性购买金融产品。 金融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 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贷款利率、融资成本、还款期限、逾期罚息、抵押、担保、保险负债、现金价值、信用信息等。 异议申请等金融相关概念,请详细阅读合同文本、协议条款、产品手册等材料,确保您在购买前充分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内容并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

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服务协议,通过正规渠道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如果您对购买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或不满意,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提出合理诉求并协商解决; 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正规司法渠道反映或解决。

三是金融消费者应增强相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警惕,自觉远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陷阱,时刻妥善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金融消费者参与或受到非法代理维权损害的,应立即终止与代理维权方的合作,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金融消费者应避免参与机构维权组织的违法活动,如:提供虚假信息、捏造、歪曲事实、伪造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为违法活动提供场地或资金支持等,以免触犯法律法规。法律的底线。

中国互金协会表示,下一步,将在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建立行业自律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行为,并发布基本规范金融领域代理权保护和违法违规代理权保护互联网信息发布实施要求活动特点指导。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