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北京10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李若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老年人普遍有了一些储蓄。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掌握的金融知识和信息不足,打着各种项目的旗号,以“高回报”的诱惑,布下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 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点名“以房养老”骗钱概念,并发出消费提醒:投资理财不是投机致富。
近期,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相继发生利用“养老住房”概念非法集资或转让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人损失惨重。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养老房”金融骗局的基本套路是,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然后将贷款投资于一个声称可以实现高利息的“理财项目”。每月收入10%-15%。 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了理财公司。 起初,老人每个月都能收到相应的回报,但没过多久,不仅收入和本金没有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转让,老人“钱和房子都空了”。 有媒体做过不完全统计。 仅北京地区就有3000多名房主陷入与房产相关的理财陷阱,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针对此类骗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向老年消费者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并积极与孩子沟通,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孩子请教,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其次,到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 仔细阅读金融产品说明书或金融合同,了解金融产品的类型、风险程度、保本与否、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目标、流动性安排等细节。
三是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 既不能“赌上所有的财产”,也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四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 一定要抵制“高利息”理财项目的诱惑,不要相信任何商家的“低门槛、高回报”宣传,不要购买通过理财团体、旅游、讲座、电话等方式销售的理财产品。或挨家挨户,不购买去向不明的基金。 如果业务不清楚,先付款再寻找该项目的理财产品,防止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