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余人被骗4.6亿元!谨防这8个骗局

当前,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瞄准了老年人群体,导致涉老年人诈骗犯罪案件出现新特点。 记者27日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获悉,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城法院共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19起,其中诈骗案件7起,合同诈骗案件2起,以及非法吸收舆论。 发生存款犯罪10起,受害人和投资者12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4.6亿元。

北京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琪表示,涉老年人诈骗案性质恶劣,受害人特殊,赃物追回难度大。 给老年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 王琪表示,经过梳理分析,目前常见的涉及老年人的诈骗类型主要有八种:

一是“投资理财”骗局:犯罪分子以“国家支持”、“政策补贴”等为幌子,编造理财项目或夸大投资收益,承诺“低风险高回报”,直接携款潜逃。招商引资后赚钱,导致老人血本无归。

二是“养老房”骗局:不法分子利用“养老房”之名,引诱老年人办理抵押贷款,然后恶意利用公证、仲裁、诉讼等手段,或者使用暴力、以威胁等手段非法侵占老人的房产,导致老人无家可归,背负巨额债务。

三是“保险代理”骗局:犯罪分子冒充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渴望晚年生活有保障的心理,谎称可以缴费代其办理“社会保险”并收取“材料费”和“办公费”。

四是“文玩收藏”骗局:一些不法分子以帮助老人拍卖自己收藏的粮票、邮票、错印人民币等“旧物”为诱饵,编造高价欺骗老人。委托拍卖,收取“拍卖费”和“服务费”;一些不法分子将本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谎称短期内价值会大幅升值,由本公司出售或回购一些不法分子合并“连环”,先以高价拍卖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到公司面试,然后出售劣质工艺品,实施“骗中骗”。

五是“保健”骗局: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有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免费咨询”等活动。 夸大产品功效,欺骗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理疗器械”。

六是“街头迷信”骗局:不法分子自称“神医”或“大师”,编造老人或其家人就会遭受疾病和灾难,只要“开”祭坛上的“现金、钱财和金银珠宝”,可以“趋吉避凶”,然后与同伙串通调包或骗取钱财,造成老人财产损失。

第七是“黄昏恋”骗局:“黄昏恋”骗局是一种“杀猪”。 犯罪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独居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发展成“恋爱关系”,然后编造各种索要钱财的理由。

八是“关爱扶助”骗局:不法分子打着“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的旗号进行诈骗。 有的组织旅游参观活动,通过诱导、捆绑销售、变相收取会员费等方式进行诈骗。 ; 有的冒充燃气、自来水公司员工或社区、医务人员,以检修管道、检测核酸为由入室诈骗; “非法集资。

西城法院刑事庭副庭长余晓敏表示,老年人要主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提高防诈骗、防诈骗能力,享受优质晚年生活,远离各类养老金诈骗。 他们必须牢记以下“六不”原则:

一是“不留名”。 不随意填写调查问卷,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与陌生人谈论真实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电话地址、银行账户、家庭成员等。

二是“不回答”。 接听陌生号码和海外电话时要小心谨慎。 如果您接到自称是银行保险或购物网站的电话,要求您按照提示进行转账,千万不要听信,冲动地转账。 您可以询问孩子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三是“不参与”。 不按照传单、电视广告的指引,随意参与线下“健康讲座”、“健康体检”、“拍卖换领”、“抽奖换领”、“旅游参观”等可疑活动。

第四个是“不要被诱惑”。 不轻信“保本高息”、“高价拍卖”等投资承诺,不参与“0元购”、“全额返利”等购物活动。 保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五是“不付款”。 不要轻易转账,在做出任何付款决定之前要“三思而后行”,并务必告知您的配偶和孩子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是“不耽误”。 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或向全国反犯罪办公室智能举报平台12337举报。不要等待、不要拖延,以免耽误了黄金时段。公安机关依法侦查逮捕,追缴赃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